蔡明亮/客座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學士

國際設計工作營

【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學士

【經歷】

1993年,以《青少年哪吒》獲得日本東京影展青年導演影片單元「銅櫻花獎」、法國南特影展「處女作最佳影片獎」。

1994年,以《愛情萬歲》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費比西獎、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1997年,以《河流》獲得柏林影展銀熊獎和國際新聞獎、芝加哥國際影展銀雨果評審特別獎、聖保羅國際影展影評人獎、新加坡國際影展評審特別獎。

1998年,以《洞》獲得1998年坎城影展費比西獎、芝加哥國際影展金雨果最佳影片、新加坡國際影展最佳亞洲導演、最佳亞洲影片獎。

2001年,《你那邊幾點》參加坎城影展競賽項目,並獲得高等技術大獎錄音項目(杜篤之),芝加哥影展評審團大獎、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獎,亞太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金馬獎評審團影片特別獎、個人特別獎。

2002年,法國文化部及法國國家藝術創作中心委託蔡明亮導演以其獨到之藝術觀點記錄不斷變遷中的台北,《天橋不見了》即是記錄台北天橋消失後的記憶。

2003年,拍攝《不散》,不僅得到威尼斯國際影展費比西獎、法國南特影展最佳導演獎,榮獲芝加哥影展金牌獎、亞太影展評審團獎、夏威夷評審團大獎、金馬獎評審團影片特別獎,也被美國紐約時報入圍年度10大電影。

2004年,法國文化部國家電影局(CNC)頒發給蔡明亮導演法蘭西共和國最高榮譽獎文藝騎士勳章。同年拍攝《天邊一朵雲》,更獲得2005年柏林影展三項大獎傑出藝術供獻銀熊獎、影展創辦人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他也跨越電影的領域投入純藝術之創作。以裝置藝術及行動表演藝術《花凋》參加由國際華人藝術家蔡國強先生策劃的金門碉堡展。

2006年,為了慶祝莫札特250年誕生紀念會,奧地利維也納莫札特基金會出資邀請他拍攝電影劇情長片《黑眼圈》,從現代創作的角度重新發揮莫札特創作的精神和討論之議題。

2007年,以《是夢》重現老舊戲院的裝置藝術,代表台灣參加威尼斯美術雙年展,同時也以《情色空間》在國立故宮博物院《發現彼此》國際電影裝置展大放異彩。

2008年,為義大利陸卡影展拍攝著名歌劇家普契尼逝世150年的紀念短片《蝴蝶夫人》。

2009年,歷經三年的構思與拍攝,完成羅浮宮首部典藏電影藝術作品《臉》,成為電影進入世界藝術殿堂的創作及標竿。

2010年,以藝術家身份持續創作,裝置藝術《是夢》獲北美館永久典藏,並獲邀於上海雙年展展出。受邀於學學文創大樓展出為期49個月的《河上的月色》裝置概念展,錄像裝置作品《情色空間》與《情色空間2》也分別受邀於國美館與日本愛知三年展展出。

2011年,與知名服裝設計師古又文合作,以短片《洞2011》跨足時尚界,之後於松山菸廠展的鍋爐房,展出裝置藝術《鍋爐裡的劇場》。同年接受兩廳院邀請,重返闊別27年的劇場,執導三齣獨角戲《只有你》。

2012年起,以短片《無色》為出發點,與不同城市、不同領域合作,展開了一項李康生慢走長征的影像創作計劃,至今已完成了七部短片作品。其中《行者》入選為坎城影展影評人雙週的閉幕影片,《金剛經》也獲選為威尼斯影展短片單元的閉幕影片。

2013年,回到故鄉古晉,完成第五部慢走短片《行在水上》。以第11部電影作品《郊遊》四度征戰水都,獲威尼斯評審團大獎銀獅獎與金馬獎最佳導演。第六部於法國馬賽取景的行走短片《西遊》也入選了柏林影展電影大觀。

2014年,與布魯塞爾藝術節、維也納藝術節、臺北藝術節與韓國光州亞洲藝術劇場合製舞台劇《玄奘》,並於該城市舉辦裝置展及電影回顧展,深獲好評。之後於台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展出《來美術館郊遊》,寫下電影走進美術館的歷史創舉。

2015年,《玄奘》獲台新藝術獎並於北師美術館展出。於廣州時代美術館展出《來美術館郊遊》,進一步拓展其電影走進美術館的藝術版圖。電影作品《那日下午》入選威尼斯影展非競賽單元,並以第七部慢走長征短片《無無眠》獲得台北電影獎最佳導演。

2016年,與香港音樂藝術家梁基爵合作,於其音樂及影像演出《一零》擔任視覺導演;接受「集美雙棲電影映畫季」邀請,於廈門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舉辦《無無眠》特展與跨年活動。

2017年,獲頒行政院文化獎;與HTC合作,打造首部華語VR電影《家在蘭若寺》,入圍首屆威尼斯影展VR競賽單元,並於台北金馬影展特別放映。

2018年,於壯圍「沙丘」旅遊服務園區,策劃為期兩年的《行者・蔡明亮》大展,完成第八部李康生慢走系列影片《沙》:完成長片《你的臉》,邀請日本音樂大師坂本龍一擔任配樂,再度受邀於威尼斯影展世界首映,並作為台北金馬影展閉幕影片。

2019年,《你的臉》全長78分鐘卻只有14個鏡頭,拍攝13張臉,聆聽他們看似平淡卻充滿力道的故事。於2018年第75屆威尼斯影展選入非競賽單元,並榮獲第56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